香港,2025年8月29日 - (亞太商訊) – 領先的機電工程與智慧城市的資訊及通訊科技服務供應商安樂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安樂工程」或「公司」,連同附屬公司統稱(「集團」))(股份代號:1977),今天宣佈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回顧期內」)的中期業績。集團手頭合約錄得歷史新高達130.85億港元,為業務在未來兩年及往後打下穩固的基礎。
業務摘要
- 收益為28.742億港元,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為8,080萬港元。 - 訂單額按年增加39.8%,達49.065億港元。其中的新增維修保養合約,涵蓋基建、房屋項目和升降機及自動梯在回顧期內增加143.0%,達8.625億港元,為經常性收入作貢獻。 - 海外業務持續進展。集團已在德國成立一家新公司以抓緊在歐洲及中亞的商機,而集團的聯營公司TEI則已於美國南部開設第二家分公司。 - 中期派息每股2.60港仙。
主席麥建華博士表示:「我們十分欣喜2025年上半年的手頭合約創下新高。集團早年已開始自主研發,並與領先的大學及國際技術夥伴合作,正好以工程範疇先行者的優勢,更有效地應用高速發展中的高新科技於工程業界中。憑著提升建設技術和創新科技,以及綜合的工程能力,我們在各不同範疇,包括公私營房屋、工商發展項目、環境工程、數據中心、大學、和升降機及自動梯等,均贏得客戶的認可及支持。」
「強勁的現金流(達11.401億港元,負債比率為19.5%)令我們有實力承接更多合適的項目,並把握市場的其他寶貴商機。我們致力保持靈活,在香港、澳門和中國內地涵蓋廣闊範疇的業務基礎中把握機遇。此外,憑藉我們在英國、美國及其他國際市場已建立的業務據點,我們將繼續在歐洲、亞洲及中東尋找項目及技術服務商機。我們將竭力實踐我們『重承諾、慎履行、獻成果』的座右銘,為股東、供應商和其他持份者創造最大價值,同時為我們所服務的更廣泛社區作出貢獻。」
業務回顧:屋宇裝備工程
- 此業務板塊繼續對集團的收益貢獻最大,收益達15.65億港元。 - 擁有涵蓋多專業的綜合項目實力,又在創新的機電裝備合成法和其他新工程技術中領先,這些競爭優勢,持續對取得重要合約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手頭合約價值維持在高水平,達69.34億港元。 - 憑藉策略性投資以加快創新,並在珠海和香港發展現代化建造設施,集團得以在機電裝備合成法和裝配式設計的技術繼續領先。 - 成功取得的物業管理牌照,讓集團能為建築週期內不同環節,從建造、維修保養及營運,至長期設施管理提供全套解決方案,並開拓配合核心服務的潛在收益來源。
環境工程
- 收益按年增加15.5%至7.17億港元。 - 此業務版塊的新增訂單額於2025年上半年為9.66億港元,新增合約涵蓋於新界東地區為期四年的供水維修保養。 - 於2025 年上半年的投標活動保持活躍,多項已投標的項目會於年內稍後時間分階段敲定中標情況。 - 除了在亞洲和中東的項目機遇外,此業務版塊亦正探索機會,藉著在德國新成立的公司,將其專業服務擴展到歐洲的項目。
資訊、通訊及屋宇科技(「ICBT」)
- 收益按年上升2.7%至3.03億港元。 - 此業務版塊繼續以DigiFusion品牌保持其在綠色及智慧屋宇解決方案方面的領導地位。 - 打造與中國內地及環球各領先生產商的策略合作,不斷擴大技術覆蓋範圍,加強在不同範疇能提供可擴大規模的高效解決方案。
升降機及自動梯
- 訂單額和收益分別顯著提升26.8%至3.41億港元和20.9%至2.89億港元。 - 美國聯營公司取得聳立於紐約時代廣場旁,地標性56層摩天豪華酒店的世界級垂直運輸系統的合約。 - 無機房升降機產品憑藉其節省空間的設計、高能源效益、簡便安裝和低保養要求等特點,在包括美國和南韓的主要國際市場獲得了顯著的進展。
有關2025年度中期業績詳情,請參閱已呈交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公告。
關於安樂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安樂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77年,為領先的機電工程與智慧城市的資訊及通訊科技服務供應商,總部設於香港,業務遍及澳門、中國內地、美國及英國。本集團為不同行業,包括公共和私營的客戶,提供跨專業、綜合性的機電工程和技術服務,涵蓋屋宇裝備工程、環境工程、資訊、通訊及屋宇科技(「ICBT」),以及升降機及自動梯等四大業務板塊。
本集團同時製造及向全球銷售升降機及自動梯,並與美國紐約最大獨立升降機及自動梯公司之一的Transel Elevator & Electric Inc.(「TEI」)達成夥伴關係。本集團的聯營公司南京佳力圖機房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603912.SS)專門製造精密空調設備。
話題 Press release summary
部門 Engineering
http://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5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