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age |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ACN Newswire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對於希望向媒體、業界和金融市場披露和傳播資訊的公司和組織,我們能為您安排即時的新聞發佈。ACN Newswire的新聞稿包括英文、簡體中文、繁體中文、韓文和日文等多種語言版本。
Sunday, 2 April 2017, 19:02 HKT/SGT
Share:

來源 K. Wah Group
「呂志和獎」創辦人呂志和博士及董事會成員 與諾貝爾獎創辦人Alfred Nobel家族後人在香港會面

香港, 2017年4月2日 - (亞太商訊)  - 諾貝爾獎創辦人Alfred Nobel的家族後人兼高中學者國家協會(The National Society of High School Scholars)主席 Claes Nobel及會長James Lewis造訪嘉華集團香港總部,與嘉華集團主席兼「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簡稱「呂志和獎」)創辦人及董事會主席暨獎項理事會主席呂志和博士及董事會成員會面。雙方就教育、和平、資源永續、正能量、改善世界和人類福祉等議題交流意見。

呂志和博士及Claes Nobel就教育、和平、資源永續、正能量、改善世界和人類福祉等議題交流意見。

呂博士向Claes Nobel致送嘉華集團鑽禧紀念碟,此別具意義的禮物以呂博士「和諧共享」為題的油畫及親筆書法為設計。

Claes Nobel向呂博士回贈紀念獎章,雙雙舉起象徵「和平」的手勢。

Claes Nobel欣悉「呂志和獎」於2015年在香港創立,本著推動世界資源可持續發展、改善人類福祉、提倡正面人生觀及正能量為目標,並得到世界各地眾多德高望重人士的支持,並讚揚首屆獲獎者實至名歸﹙按:持續發展獎獲獎者為稻米之父袁隆平教授,人類福祉獎獲獎者為國際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正能量獎獲獎者前美國總統吉米‧卡特﹙James Earl “Jimmy” Carter, Jr﹚﹚,為促進世界和諧進步而作出巨大貢獻。

Claes Nobel表示:「『呂志和獎』關注全球問題,例如糧食安全、環保等,不僅具前瞻性,而且填補了諾貝爾獎未有涉獵的範疇,雙方理念不謀而合。」

Claes Nobel日前來港出席活動時,與年輕人分享「七個正確」(The Seven Rights),深信此為地球倫理、宇宙和平和美好地球的基石:

1. 正確的思想 (Right Thought) : 凡事始於一個念頭
2. 正確的言語 (Right Word) : 說話謹慎
3. 正確的行為 (Right Deed) : 少說話、多做事、具誠信
4. 正確的態度 (Right Attitude) : 微笑、和善、正面、有禮、樂於助人、用心聆聽
5. 正確的生活 (Right Livelihood): 保護環境
6. 正確的地點 (Right Here) : 活在當下,關心社會
7. 正確的時機 (Right Now) : 積極行動,改變世界

呂志和博士對此深表認同,更認為這是現今社會需要的正面思維和態度,誠盼日後能與Nobel Prize和高中學者國家協會有更多交流和合作機會。

圖片說明
圖1︰呂志和博士及Claes Nobel就教育、和平、資源永續、正能量、改善世界和人類福祉等議題交流意見。
圖2︰呂博士向Claes Nobel致送嘉華集團鑽禧紀念碟,此別具意義的禮物以呂博士「和諧共享」為題的油畫及親筆書法為設計。
圖3︰Claes Nobel向呂博士回贈紀念獎章,雙雙舉起象徵「和平」的手勢。

有關「呂志和獎」的背景資料

「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簡稱「呂志和獎」)由呂志和博士於2015年9月24日成立,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性跨界別創新獎項,旨在促進世界文明,並激勵世人建構更和諧的世界。獎項希望表揚在三大目標為人類文明作出恒久卓越貢獻的人士或團體,分別是促使世界資源可持續發展、促進世人福祉以及倡導積極正面人生觀及提升正能量以振奮人心。獲獎者並不局限於學者和科學家。「呂志和獎」不但表揚獲獎者造福人群之傑出成就,亦鼓勵其再接再厲,努力不懈,以延續愛人利物,博施濟眾之使命為己任。

「呂志和獎」釐定下列三大目標,凡成就傑出和貢獻超卓之各國人士或團體,能符合其中一項目標者,均在嘉許及表揚之列:

目標一: 促使世界資源可持續發展(持續發展獎)
此目標旨在嘉許個人或團體在維繫生態平衡,促進自然資源可持續性,及造福後世等各方面之傑出成就。

目標二: 促進世人福祉(人類福祉獎)
此目標旨在確認個人或團體對提升人類福祉之超卓貢獻。

目標三: 倡導積極正面人生觀及提升正能量以振奮人心(正能量獎)
此目標旨在表揚處於逆境,面臨困難,而依然堅忍不拔,勇往直前之個人或團體,其正面積極態度足以為世人表率。

「呂志和獎」網站: http://www.luiprize.org/

Claes Nobel簡歷
- 高中學者國家協會主席(The National Society of High School Scholars)
- 諾貝爾獎創辦人阿佛烈.諾貝爾Alfred Nobel家族的第三代成員。
- 1974年草擬提倡環保及人道領導的文件《諾貝爾獎得獎者之人類生存宣言》 (The Nobel Laureates Declaration on the Survival of Mankind),獲78位諾貝爾獎得獎者簽署支持
- 1985年撰寫《地球倫理全球宣言》(Global Declaration of Earth Ethics),成為他創立之「聯合國—地球是一體」(United Earth)非牟利機構的基礎,該機構透過頒發崇高的地球獎(Earth Prize Awards),喚起大眾對環保議題的關注
- 2002年創立高中學者國家協會(The National Society of High School Scholars)
- 美國維珍尼亞州立大學頒授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
- 美國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市瑪莉山大學授予榮譽法學文學博士學位
- 2012年獲得Usher's New Look Foundation基金頒發文化遺產服務獎
- 2014年獲Selective Corporate Internship Program頒發年度人道主義獎

關於「高中學者國家協會」
- 成立於2002年
- 由Claes Nobel及James Lewis共同創立
- 每年為會員舉辦Nobel Week
- 總部位於美國亞特蘭大市
- 全球擁有超過100萬名會員
- 會員來自全球160個國家
- 年齡在15歲至32歲不等
- 學生的平均績點(GPA)必須不低於3.5分
- 旨在吸納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藉著不同的社區服務、領袖訓練及義工活動,鼓勵他們成長、學習,從而建立積極正面影響
口號為:Learn. Lead. Change the World. (學習,帶領,改變世界)高中學者國家協會網站: https://www.nshss.org/


話題 Press release summary

部門 金融, 环境, ESG, 业务, 本地
http://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K. Wah Group
June 29, 2024, 19:26 HKT/SGT
呂志和博士獲頒「2023-2024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Apr 30, 2024, 11:02 HKT/SGT
呂志和博士獲委任為復旦大學資深校董 以董事會永久成員身份傳承教育使命
Oct 20, 2023, 17:51 HKT/SGT
上海交通大學「呂志和科學園」正式揭幕 香港中學生參與見證國家高新科技發展進程
Dec 20, 2022, 18:46 HKT/SGT
呂志和獎捐資2.5億元人民幣支持上海交通大學張江科學園發展 新校園命名為「呂志和科學園」
Oct 25, 2018, 20:21 HKT/SGT
香港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博士捐資2億元人民幣建設清華大學生物醫學館
May 15, 2018, 21:44 HKT/SGT
呂志和博士為五邑大學校董會學生綜合服務中心大樓剪綵揭幕
May 4, 2018, 14:37 HKT/SGT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出席「東華三院歷屆主席會」晚宴,與該會主席呂志和博士以及近80名歷屆主席、副主席、總理等就香港民生社福及東華善業作交流
Mar 11, 2018, 19:21 HKT/SGT
呂志和博士獲委任為北京大學名譽校董
Nov 8, 2017, 19:18 HKT/SGT
呂志和博士捐資人民幣1.2億元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為中國建設重大科研及教學基地
Feb 24, 2017, 20:20 HKT/SGT
嘉華集團新春慶祝酒會 「喜迎新歲 共譜嘉程」
July 20, 2015, 17:13 HKT/SGT
嘉華國際上海市中心豪宅「嘉御庭」及「嘉天匯」熱銷160餘伙 均價再創新高
Mar 26, 2014, 18:12 HKT/SGT
嘉華國際公佈2013年全年業績
更多新闻 >>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頂部 | 關於我們 | 服務 | 合作夥伴 | 聯繫 | 隱私權政策 | 使用條款 | RSS
美國: +1 214 890 4418 | 中國: +86 181 2376 3721 | 香港: +852 8192 4922 | 新加坡: +65 6549 7068 | 東京: +81 3 6859 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