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年8月28日 - (亞太商訊) - 中集集團(02039.HK)以"物流裝備"和"能源裝備"為雙主線,形成八大業務板塊,產品和服務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集團各個板塊在各自領域基本處於行業國際頂流,是一家在資本市場頗具稀缺性的國際化優質中國資產上市公司。
近日,國際知名評級機構Morningstar基金量化評級(Morningstar Quantitative Rating™)上調中集集團(02039.HK)的公允價值至10港元水平(9.78港元),並認為股份現價較其量化公允值10.06港元仍有近兩成折讓,反映公司現價具吸引力。
國際機構對優質中國資產的估值敘事已悄然大變 中集集團是首期標的之一
晨星對中集集團的最新估值,是在公司股價近期倍升之後,對新晉股價預期的再度上調。背後原因,其實反映的是國際機構對優質中國資產在港股的估值敘事已經發生悄然變化的一個縮影。
現實情況是,優質中國資產的估值敘事變化的方向是向上大變的。內銀股的倍升是一種情形,長期被壓制的極低市盈率得到部分修復,但PB仍低於1,也遠低於國際同業。而中集集團近期股價的較好表現,H股股價竟升穿A股股價圍欄,已經成為H股溢價於A股的少數5-6家中資股之一,這是另一種情形。體現出"優質中國資產"估值敘事,已經得到包括國際機構在內的眾多機構投資者的認可,並在悄然加以實施。
從股價表現看,中集集團可以視為被港股市場認可的首批優質中國資產之一(H股溢價A股)。他們的共同特徵,就是公司均屬中國乃至世界的行業龍頭,並且具有全球化經營的特徵。他們的內在估值被嚴重低估,在行業和資本市場中具有一定稀缺性,並具長期發展潛力。也許,港股市場長期被低估的"優質中國資產"的價值回歸,已經不再是"口頭秀",而可能以目標分散但標準近似的方式正走在重估的遠征路上。
重視投資者回報 中集集團積極實施回購及分紅 引機構投資者關注
集團已經在2024年安排了A股回購,而早前又公佈擬以不超過5億港元回購H股股份作庫存股持有,計劃三年內完成轉讓或注銷。這反映了公司對自身長期發展的信心。從數據看,股份回購正在實施中,截止8月27日,公司累計回購H股金額約0.56億,共約864萬H股,但市場反應非常積極,股價已處於上升態勢。
此外,2024年度公司計劃向全體股東每1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 0.176 元(含稅),現金分紅金額9.45億元,佔當年可分配利潤的33%,以2024年末收盤價5.22港元計,年化股息率3.37%。符合公司2022-2024年連續三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於該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30%的承諾。在投資者問答中,公司還表示未來可能會加大對投資者的回報力度。這也反映出集團重視投資者回報的初心。
基於以上多重因素,7月,就有數十家國內外機構對公司密集進行一對一和一對多調研,其中包括:盤京投資、太平養老、JM Capital、Platinum Equity、廣發基金、南方基金、大成基金、前海開源基金、CLSA、中金公司、甯銀理財、中信證券、中銀香港資管、Franchise Capital Management、上海涇溪投資、廣東謝諾辰陽私募、上海水璞私募、玄甲資本、江蘇沙鋼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顯示出中外機構投資者對公司的關注度與日俱增。
在中美關稅戰博弈的迷霧中 公司表現超出市場預期
儘管商談尚未結束,但從歐日印等國的談判結果看,美國加稅及對貿易的影響已基本明朗,中美關稅戰的博弈處於迷霧中。但在近日集團發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公司透露,雙方關稅談判雖趨緩和,但集團集裝箱訂單需求增加,行業對需求表現樂觀,目前業內訂單都較為飽滿,公司的集裝箱訂單目前排產至第三季度。對於集裝箱製造行業的全年預測,目前預計全行業產量不低於300萬TEU,高於年初及市場預期。顯然"暗牌"已打成了"明牌",行業發展趨勢的明朗增加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與預期。
2025年上半年集團業績表現優良
貿易談判早前不明朗因素對環球貿易亦有所影響,但隨著談判局勢逐步明朗,亦令近期中美之間的貨櫃運費飆升。全球領先的航運研究機構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7月的航運市場年中回顧報告,也印證了集裝箱航運市場來自於關稅擔憂和船隊擴張壓力相比預期要有所樂觀。
主業包括從事集裝箱製造業務的中集集團(02039.HK)或成主要受惠者,今年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錄得12.7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7.63%;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入逾71.54億元,扭轉了去年同期現金流出的狀態,主要受惠於銷售回款增加。事實上,公司上半年業績增長引擎已經默默轉變── 公司前期培育的能源相關業務,在期內的盈利增長非常強勁。
公司海工板塊主要業務包括以FPSO、FLNG為主的油氣裝備製造,以海上風電安裝船為主的海上風電裝備建造,以及滾裝船等特種船舶製造,切合國家要在海洋強國建設上深水、綠色、安全等高新技術領域的方向。今年上半年,中集海洋工程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0.14億元,同比增長2.95%;毛利率同比大幅改善5.85個百分點至10.8%,實現淨利潤2.81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淨虧損0.84億元,實現了突破性扭虧,盈利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值得留意的是,其核心業務主體煙台來福士海洋科技集團淨利潤達到5.25億元。截至6月底,集團海工業務累計在手訂單高達55.5億美元,排產至2027/2028年度;其中,油氣/非油氣訂單佔比約為7:3,有效平抑了油氣市場的週期性波動。
其實,集團還有一個增長加速器尚未被市場充分理解與挖掘。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深海科技"列為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之一,其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25萬億元以上。天風證券研報指出,深海產業鏈獨特性決定了深海科技的核心集中於裝備製造環節。中集集團就是世界範圍內可以製造深海能源開發裝備的少數龍頭企業之一。有理由預期,集團的"海工業務"在未來數年可持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另一大能源業務平台為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今年上半年,其抓住全球清潔能源發展機遇,利潤表現極為亮眼,報告期內實現利潤4.60億元,近乎翻倍。
集裝箱製造業務受益於全球貿易韌性疊加國內多式聯運需求顯著提升,該業務淨利潤同比增長13.2%至14.44億元。根據聯合國貿發組織,預計2025年上半年全球貿易總額將同比增長3000億美元,其中2300億為商品貿易增長貢獻,主要受美國進口激增和歐盟出口增長的推動;受益於此,全球集裝箱貿易量也呈現增長趨勢。同時,在集裝箱標準化物流運輸效率提升與成本控制下,國內多式聯運在規模、樞紐佈局、通道網絡等方面成效顯著,國內客戶對集裝箱標準幹箱新箱的需求顯著增長。尤其是,在南美水果出口需求旺盛、冷鏈運價保持高位運行等因素的推動下,集團實現冷藏箱銷量達9.20萬TEU,同比大幅增長105.82%
小結
在港股市場對優質中國資產估值敘事不斷調高的背景下,中集集團作為被資本市場力量相中的首批優質標的(H股溢價A股),前景可期。目前,公司市盈率約13倍,與"優質中國資產"國際化估值預期相比仍屬偏低。
更重要的是,公司市淨率PB僅0.87倍,離1倍的基本淨值有近一成半折讓,若加上多年前的投資資產溢價,估值潛力遠被低估。相信本輪優質中國資產的市淨率估值,會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關注程度。
話題 Press release summary
部門 Transport & Logistics, Manufacturing
http://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5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