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age |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ACN Newswire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對於希望向媒體、業界和金融市場披露和傳播資訊的公司和組織,我們能為您安排即時的新聞發佈。ACN Newswire的新聞稿包括英文、簡體中文、繁體中文、韓文和日文等多種語言版本。
Tuesday, 11 November 2025, 09:20 HKT/SGT
Share:

來源 Beijing Airdoc Technology Co., Ltd.
Bright China 2025:鷹瞳PBM視力康復儀臨牀研究數據發佈

香港, 2025年11月11日 - (亞太商訊) - 近日,Bright China 2025明眸中國近視防控大會暨國際近視研討會在上海舉辦。會議期間,鷹瞳科技(Airdoc)於10月26日聯合多位權威專家舉辦了以「PBM(R)光生物調節臨牀研究和展望」爲主題的衛星會,發佈應用鷹瞳PBM(R)視力康復儀的臨牀研究數據,旨在推動近視防控事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國家近視防控健康戰略目標。

「燈塔·標準與指南」專題研討會上,上海眼病防治中心的鄒海東教授介紹了鷹瞳PBM(R)視力康復儀的臨牀試驗進展。鄒教授提到:"目前正在開展的臨牀試驗數據顯示,應用鷹瞳PBM(R)視力康復儀對比安慰劑可有效控制眼軸長度和屈光度的近視化漂移。"

與此同時,「PBM(R)光生物調節臨牀研究和展望」專題衛星會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王小娟教授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于軍教授共同主持。會上,上海眼病防治中心何鮮桂教授、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劉紅教授及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陳志鈞教授作了精彩專題報告,深度剖析了PBM光生物調節技術在近視防控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Bright China 2025丨鷹瞳衛星會主持人王小娟(左)教授、于軍(右)教授

單用鷹瞳PBM(R)視力康復儀
臨牀研究數據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何鮮桂教授指出,儘管目前臨牀已有多種近視防控手段,但兒童青少年個體差異顯著,部分孩子對常規干預措施應答不佳,亟需探索更精準、個性化的補充方案。在此背景下,PBM光生物調節技術憑藉其非侵入性、安全性高、協同性強等優勢,成爲當前研究熱點與臨牀實踐的重要選擇。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開展了一項單中心、隨機對照的"LED紅光控制近視進展"預實驗,研究納入40名8-12歲單純性近視兒童,分爲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人。干預組接受鷹瞳PBM(R)視力康復儀照射(2次/日,3分鐘/次),對照組採用極低劑量照射(0.001mW,模擬安慰劑)。

預實驗研究數據顯示,干預組3個月平均眼軸變化爲:右眼-0.002mm,左眼-0.019mm;對照組眼軸變化爲:右眼+0.059mm,左眼+0.075mm。

干預組屈光度3個月變化量爲:右眼+0.12D,左眼+0.15D;對照組平均變化量爲:右眼-0.08D,左眼-0.13D。

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眼軸和屈光度的近視化漂移均顯著減緩。且干預組視力保持穩定或改善者佔比高達 85%,高於對照組的 50%,視力穩定率更高,無嚴重不良事件且依從性良好。

鷹瞳PBM(R)視力康復儀
聯合離焦鏡實現協同增益效果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劉紅教授在題爲《光生物調節應用於近視控制的研究》的報告中指出,近視防控是全球範圍面臨的重要挑戰,保障安全性和有效性至關重要。

目前國內應用近視防控的PBM技術已歷經五次迭代,LED光源技術也從LED小光斑迭代至全球前沿的PBM-LED(R)環形光斑技術[1],該技術既避開視網膜黃斑中心凹區域,又能更安全有效地守護兒童清晰視覺。

劉紅教授介紹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正在開展的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臨牀試驗的初期臨牀數據。結果顯示,離焦鏡聯合鷹瞳PBM(R)視力康復儀治療3個月,右眼、左眼眼軸有效控制率分別達80%、84%,較單獨用離焦鏡,右眼提升29%,左眼提升47%。初期實驗結果表明,兒童青少年採取聯合近視防控方案可實現"協同增益"效果。

PBM靶向ipRGC細胞
從腦科學視角解鎖近視防控新密碼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陳志鈞教授指出:"PBM靶向ipRGC細胞調控眼腦信號,突破傳統光學干預邊界,爲兒童近視預防提供了新路徑。"近視,不僅是屈光問題,更是"眼-腦軸"疾病的典型代表。最新研究發現,光生物調節作用於視網膜內在光敏神經節細胞(ipRGC),可能通過調控多巴胺能信號通路、晝夜節律表達以及瞳孔對光反應等機制,實現延緩眼軸生長。

PBM光生物調節技術對視覺信號傳導網絡的影響,爲突破傳統單一光學矯正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未來近視防控需構建多維度整合治療體系,推動個性化、精準化近視預防方案的革新。

展望未來,鷹瞳Airdoc將持續踐行「讓健康無處不在」的使命,在近視防控AI領域不斷探索創新。願攜手更多生態夥伴,構建全球領先的近視防控AI診療一體化方案,推動PBM(R)無創光療技術的標準化、普惠化進程,爲兒童青少年點亮清晰視界,共築"睛"彩未來!

參考資料:

[1]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號ZL202410456292·3
注:PBM(R)、PBM-LED(R) 是鷹瞳科技依法註冊的商標,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保護,鷹瞳科技依法享有該商標的知識產權。未經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擅自使用。

鷹瞳Airdoc簡介

鷹瞳科技(Airdoc)成立於2015年,致力於"讓健康無處不在 ",爲人們提供慢性病早篩及管理、近視防控、斜弱視治療、抗壓能力檢測等全方位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是全球視網膜影像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者,也是國內第一家榮獲NMPA 眼底人工智能三類輔助診斷醫療器械註冊的企業。2021年11月,鷹瞳科技於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成爲"醫療AI第一股"。鷹瞳Airdoc擁有深度學習算法核心技術,視網膜技術專利位居全球前列,榮獲中國人工智能領域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目前公司相關人工智能視網膜影像產品已廣泛應用於等級醫院、社區診所、體檢中心、保險公司、視光中心及藥房等場所,已爲數千萬用戶提供疾病輔助診斷及健康風險評估。



話題 Press release summary

部門 制药及生物技术, 健康与医药
http://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5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atest Press Releases
Cornerstone Robotics Closes Oversubscribed New Financing Round of Approximately US$200 million  
Nov 11, 2025, 11:38 HKT/SGT
Bright China 2025: Airdoc PBM Vision Rehabilitation Device Clinical Research Data Release  
Nov 11, 2025, 09:22 HKT/SGT
World Premiere of the New Hilux in Asia  
Monday, November 10, 2025 7:29:00 PM
MHI Signs EPC Contract for Large-Scale Ammonia and Urea Fertilizer Production Complex for the State Concern Turkmenhimiya  
Monday, November 10, 2025 6:51:00 PM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nnounces Order Intake, Revenue, and Profit Growth in Strong 1H FY2025, Raises Full-Year Order Intake and Revenue Guidance  
Monday, November 10, 2025 6:17:00 PM
Focus Graphite Commences Hydrogeological Study Supporting Redesigned Tailings System to Eliminate Mine Drainage at Lac Knife  
Nov 10, 2025, 18:09 HKT/SGT
MHI Reaches a Basic Agreement with J-POWER on the Transfer of its Domestic Onshore Wind Power Business  
Monday, November 10, 2025 5:40:00 PM
JFCR and NEC Confirm Research Results for Developing Individualized Neoantigen Cancer Vaccines Using Whole-Genome Data  
Monday, November 10, 2025 5:01:00 PM
uSMART Surpasses 1 Million Users, Expands to 10 Physical Service Centres across Hong Kong  
Nov 10, 2025, 17:00 HKT/SGT
NEC Wheelchair Singles Masters 2025 to begin  
Monday, November 10, 2025 4:32:00 PM
More Press release >>
Copyright © 2025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頂部 | 關於我們 | 服務 | 合作夥伴 | 聯繫 | 隱私權政策 | 使用條款 | RSS
美國: +1 214 890 4418 | 中國: +86 181 2376 3721 | 香港: +852 8192 4922 | 新加坡: +65 6549 7068 | 東京: +81 3 6859 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