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年9月4日 - (亞太商訊) - 在可持續發展及應對氣候變化的理念推進下,全球各國皆將發展潔淨能源定調為重要國策。中國更為全球主要國家中,大力發展低碳環保能源的有力行動者,國家領導層更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2030年實現「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作為指導目標,而將於明年開局的「十五五」規劃,環保能源領域將續會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今年7月初,國家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發佈會,回顧簡介「十四五」內近5年的發展成果。當中綠色發展方面,期內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煤電,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潔發電體系,至今年5月底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20.9億千瓦,較「十三五」末的9.34億千瓦,翻了一倍多。全國每用3度電就有1度是綠電,展望比例還會提高。
此外,國家堅定履行「雙碳」承諾,2024年單位GDP(國內生產總值)能耗較「十三五」末降低11.6%,相當於減少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從資源利用方面來看,2024年,主要資源産出率較「十三五」末提高約12%,全國焚燒處理生活垃圾2.68億噸,較「十三五」末增長83.6%。
有趣的是,除了水處理概念股估值修復外,隨着垃圾焚燒處理領域相關運營資產被低估,以及焚燒效能以至產能不斷增長的情況,重回投資市場的眼簾,環保板塊輪動的劇目亦有機會愈演愈烈。
早在今年3月已制定其「十五五」戰略發展預規劃,明確「兩化一型」(科技化、國際化、生態型)發展方向的光大環境(00257.HK)為全球最大垃圾發電投資運營商,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能力超過16萬噸。作為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商龍頭,集團於環保產業具廣泛佈局,涵蓋固廢、泛水、清潔能源三大核心領域。展望中共中央政治局將於10月召開第二十屆「四中全會」,研究「十五五」規劃建議,預期國家將進一步優化綠色產業於開發、製造、利用等的政策空間,以鞏固深化「十四五」期間所取得的戰略成果及良好發展勢頭。
內地反內捲有利綠能產業
再者,內地近期開始吹起「反內捲」風,國家部門除督促各大電商平台停止「內捲式」惡意競爭,於綠能產業面上,有報道指工信部早前召開會議,與光伏業界探索反內捲實施細則,估算風氣所及,將有效提升整體產業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的意識,有利於綠能產業的經營環境,及加強各細分領域頭部企業的優勢,包括作為固廢龍頭的光大環境。
至於相較各綠能細分領域的龍頭H股,光大環境股價自今年4月築起平穩升軌,並於績後上月下旬再刷新52周新高見4.58元,走勢相對其他光伏龍頭、風電龍頭及綜合大型電企標的來得穩健。相對而言,光大環境2025年擬派的中期息則由2024年同期的14仙增加至15仙,派息比率為42%,按年增加7個百分點;股息率近5.3厘,減息周期料即將展開,預期光大環境可憑藉其公用股的定位,吸引投資高息股的資金泊入,利好後市表現。此外,集團財務狀況健康,截至2025年6月底,手持現金88.42億元,較2024年底約80.42億元,增加10%,並將綜合資金成本控製在較低水平,負債水平合理。
光大環境公用股屬性 利好好市表現
2025年上半年,光大環境業務分佈已拓展至國內25個省(市)、自治區及1個特別行政區;海外市場佈局德國、波蘭、越南、烏茲別克斯坦等16個國家;投資落實的環保項目共604個,總投資約1643.07億元人民幣。
期內,集團核心業務板塊環保能源持續聚焦固廢業務領域、完善垃圾發電產業鏈佈局,更於烏茲別克斯坦落實兩個垃圾發電項目,取得中亞市場的業務突破。營運面上,垃圾發電項目平均每噸入爐垃圾發電量約460千瓦時,按年增長3%;綜合廠用電率約14.7%,按年降0.3個百分點,對外供應蒸汽量按年增長39%。
截至2025年6月底,集團共投資落實項目286個,總投資約1012.28億元人民幣;同時新簽署多項輕資產業務,涵蓋垃圾分類、環衛一體化、供熱供汽等領域,合同總額約1.61億元人民幣,新增設計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3000噸。
光大綠色環保在生物質高值化利用重要突破
光大環境旗下光大水務(01857.HK)作為環保水務業務於今年上半年同樣於輕資產業務有着更多的佈局,業務涵蓋工業廢水處理、設備供貨、工藝包等領域,佈局於湖北、江蘇、浙江等省份及泰國市場;今年上半年,新承接各類輕資產業務,合同總額約6000萬元人民幣,新增設計規模為日處理工業廢水1萬立方米。
至於光大環境之綠色環保板塊光大綠色環保(01257.HK),在今年上半年拓展首個生物天然氣項目,以生物質高值化利用技術提供天然氣,標誌著光大綠色環保在生物質高值化利用領域的重要突破。光大綠色環保作為光大環境的綠色環保板塊,此板塊業務專注於生物質綜合利用、危固廢處置、環境修復、光伏發電、風電等新能源領域。上半年新簽署3項環境修復服務,合同總額約1.28億元人民幣。新增設計規模為年處理生物質原材料5萬噸、年供生物質天然氣1,000萬標準立方米。
綜合2025年上半年,集團共投資落實4個新項目,總投資約23.96億元人民幣;新簽署輕資產業務合同總額約5.2億元人民幣,新增業務類別涵蓋沼氣提純、移動儲能、滲濾液處理、設備採購、技術服務、環境修復等領域。
於宏觀環保產業層面上,受惠國家科研實力日益提升帶動,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成為內地火熱的出口產業,而三者皆與環保綠能相關,足以反映國家在能源轉型上的貢獻及科技實力。
自研環保裝備加速出海機遇
光大環境於其中期業績上亦展示了其科技實力。在研發領域上,光大環境推動技術創新的取態亦進取積極,當中裝備製造板塊除於國內市場深耕小型化垃圾焚燒技術,境外亦簽署泰國高能焚燒爐及印度撈渣機供貨合同,及中標馬來西亞蘭卡威一期改造項目,推動自主研發環保裝備加速出海。今年上半年,集團裝備雲服智能平台更正式上線,截今年6月底,平台註冊用戶約600家。
此外,環境研究院作為光大環境科技研發創新的引擎,於2025年上半年推進飛灰資源化利用技術實現工藝突破,及一系列技術成果轉化,其中,厭氧氨氧化系統已在集團浙江寧海垃圾發電項目調試成功,為下一步加大成果轉化力度奠定良好基礎。
環保行業在淡出資本市場目光後,隨着運營資產被低估、等因素推動下,整個板塊正重回市場目光中;部份具備穩健現金流公用股屬性的優質資產,比如股息率持續勝過行業平均水平的光大環境,其核心業務如垃圾焚燒步入運營為王的階段,其穩健派息的優勢亦有望延續下,這類資產的後續估值修復空間,可以多加留意。
話題 Press release summary
部門 金融, 环境, ESG, 业务
http://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5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